为进一步推动全区文物保护工作,5月5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视察全区文物保护工作情况。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建萍参加视察。区政府副区长唐旭艳,区文广新局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视察。
视察人员实地察看了王台当铺遗址、齐长城遗址九九山段和大下庄段保护工作情况,听取了区文广新局关于全区文物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讨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代表们高度评价了全区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齐长城遗址修复工作取得的成效,一致认为,区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的重要论述精神,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坚持传承创新并举、合作交流并行,文物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工程实现新的突破。目前,我区齐长城保护修缮工程、琅琊台遗址保护工程、博物馆馆藏漆木器修复项目均获得国家文物局立项,黄岛海防遗址已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备选库。其中,齐长城保护修缮工程3段4000万元保护修缮资金已拨付到位,已完成两段长约3公里的齐长城保护修复工程,被列入“全省长城保护利用示范段”。二是文物考古发掘工作有新进展。与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我区的海上丝绸之路古文化遗迹如港口码头遗址、海洋运河遗址、海边聚落遗址及其他遗址点进行了考古调查,在泊里镇发现了唐宋时期的蒋家庄遗址、大汶口至汉代的菜园村遗址,为我区发挥“一路一带”交汇中心优势提供了历史文化证据。配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青岛市考古研究所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批示对大珠山旧石器古人类遗址进行了小面积的考古发掘工作,出土动物化石、石器1400余件,确定大珠山遗址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文化时代属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万年,使青岛地区有人类居住的历史上至少向前推进一万年。与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美国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在我区进行区域系统调查,共发现、记录了数十处龙山文化至汉代时期的遗址,极大的丰富了我区文物名录。三是文物宣传和文化传承采取新举措。每年结合世界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纪念节日,开展文物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的“文物五进”活动,先后在黄海学院、黄岛区第五中学、黄岛区第四中学、黄岛区高职校等学校开设历史文化讲坛,举办讲座二十余场次,开展“历史文化讲坛”、文物展览、文物捐赠、民间寻宝鉴宝等文化惠民活动100余次,以点带面激活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成立西海岸博物馆群,推动非国办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累计开展文物展览展示及文物保护活动200余次。目前,正牵头成立青岛市博物馆学会西海岸分会,进一步推动新区博物馆规划建设、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等工作。加快筹建青岛啤酒文化博物馆、影视博物馆、黄岛剪纸博物馆等近10家新博物馆,打造“博物惠民”文化品牌,发挥博物馆亲民、惠民、乐民功能。深入挖掘、收集、整理新区历史文化遗产,出版完成《丝路琅琊——海上丝绸之路与青岛西海岸》,组织编写《永远的海草屋》、《海韵琅邪历史文化丛书》、《黄岛史略》、《黄岛名人传记》、《黄岛田野寻踪》《黄岛文物瑰宝》等书,打造新区文物保护利用、宣传交流的新名片。
参加视察人员在肯定我区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就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投入、实现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结合等方面,提出了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我区历史文化悠久,有着极其珍贵而又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瑰宝,像琅琊文化、齐长城遗址等众多文物古迹,对于保存城市基因、延续城市文脉、塑造城市风貌、彰显我区特有的精神和气质,乃至推动全区旅游事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建议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的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文物的精神文脉传承作用,积极推进文物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全区文物及相关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多措并举,努力实现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一是坚持统筹规划、保护为主、保用结合,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二是促进文物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以现有文物、遗址、遗迹为载体,积极打造文化旅游胜地,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业的“多赢”发展。我区282公里的黄金海岸线链接起齐长城遗址、琅琊台遗址、明清海防遗址等30个文物点。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按照“保文化”的任务要求,整合沿线历史文物资源,充分发掘提升琅琊文化、齐长城文化、徐福文化等历史文化底蕴,建设齐长城自然文化风景带、琅琊台大遗址保护公园等,盘活新区传统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人文品质和精神内涵。三是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新格局,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繁荣文化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尽快制定全区文物保护专项规划,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好全区文物普查工作,科学编制全区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划定文物保护红线。进一步加大对新区文物保护事业的资金投入,加快推进新区博物馆建设,完善文物保护、展示基础设施;进一步引进和培养考古、博物馆和文物保护领域专业人才,构建新区文博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大文物执法力度,强化文物、公安、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文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积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新区文物保护工作进展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使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积极开放能够代表新区“城市之根、文化之魂”的遗址遗迹,让人民群众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新区的历史文化,激发人民群众的自豪感,促进新区精神文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