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富民强村 做乡村振兴带头人——记省人大代表、大村镇西南庄村党支部书记丁连国
发布时间:2019/1/20      来源:黄岛区人大

天台山下,白马河旁。

走进大村镇西南庄村,只见田园深处,绿树掩映,村落民宅错落有致,街边商铺装饰的古香古色……一派村强民富、和谐兴旺的景象。该村先后获得青岛市文明村庄、平安村庄、文化村庄等荣誉,而说到这一系列的成绩,就不得不提起省人大代表、西南庄村党支部书记丁连国。

村强民富 旧貌换新颜

来到西南庄村委办公室,还未落座,丁连国就指着窗外不远处高兴地说:“你们看,那就是我们村引进的1300亩牡丹产业园,以后要打造成集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仅这一个项目每年就可以为村集体增加200万元收入,让村民致富增收。”

无产不旺村,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实现产业兴旺,就得做好整合和融合,把农民聚起来、土地用起来、优势发挥出来,在保证粮食产能的基础上,多在农业产值上下功夫、找突破。”丁连国上任后在摸索中理清了西南庄村的发展思路,为更好地壮大村集体经济,他在村里成立了农产品专业服务中心,把农户组织起来,依托村委会成立的果蔬协会集中管理、统一收购。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村民致富途径,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后来,丁连国利用一次去城阳挂职学习的机会,从当地的发展模式中得到启发。在他的提议下,西南庄村把公路两侧集体所有的20多间房屋,先后分两期改建成商品房,打造了西南庄第一条商业街,不仅提升村容村貌,还带火了村庄经济。从此,西南庄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经商、务工、专业技术、家居服务等成为村民新的致富门路,村庄、村民面貌发生了质的飞跃。 

目前,丁连国在西南庄村大力推进以茶业、制鞋和牡丹为特色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村民依托土地参股分红,做好产业服务,村民变成了产业工人、职业农民和小企业主,逐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

  以文化人 提升群众幸福感

文化是乡村的魂,没有精神归属和文化认同的振兴既扎不深、也走不远。在西南庄村,丁连国不仅想让村民的口袋鼓,更想要的是村民精神富裕。“口袋富了不是真的富,我想要让我们的村民变成有思想、有情怀的新农民。”丁连国上任后,坚持以文兴村,用文化建设提升、带动村民的素质提高。“做好村庄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树立村民文化自信,更能激励村民奋发图强。”丁连国说。

近年来,西南庄村成立了《村志》编写小组,充分挖掘出村历史上有名的古人古迹,编写成两万字的《村志》,广泛宣传村里古今人文风貌。2016年,“丁氏文化研究会”在西南庄村成立,去年中秋,村里举办了“大村丁氏丁酉中秋笔会”,30余位丁氏后人齐聚一堂,共传丁氏文化。在先进文化的熏陶下,村民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

心系村民 为群众代言 

在西南庄村村委有个专门接待群众的“人大代表工作站”,走进其中,墙上的一句话十分醒目,“聊聊你的想法,我们想想办法”。“我们每周会定期邀请区、镇人大代表过来听民意、聊民情,很受村里老百姓的欢迎。”丁连国说,我不仅仅是村干部,更是一名省人大代表,肩负着村民和选民的厚望,我的工作就是要及时掌握、帮助解决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才不负群众所托。

作为人大代表,丁连国积极为群众代言,主动到群众中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撰写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最大限度履行代表职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有一次,丁连国在与村民闲聊时得知,村南边公路减速带过高,夜间过车时噪音很大,距离近的村民夜间经常被吵醒,希望他可以把这事帮着反映反映。丁连国听说后,又找了很多村民了解情况,确实不少村民或多或少都能受其影响。丁连国把这事记在了自己的人大代表工作笔记上,也记在了心里。

从农村务工人员的医保到教育城乡统筹、水资源地保护等问题,丁连国一直在关注着农村和身边的农民朋友,“我生活在农村,天天与群众打交道,了解他们的诉求,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在丁连国看来,身为一名农民人大代表,就得代表农民说话,这是他为民代言的承诺。(文/王康)

(阅读数:10670)
版权所有© 青岛市黄岛区(西海岸新区)人大常委会
鲁ICP备17048463号-1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 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